
一说起毛主席的爱将,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许世友。那位赫赫有名的“白酒将军”,确实受宠。可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许世友,当被问到自己最佩服谁时,答案却出人意料。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名字:“韩先楚!”理由?简单明了四个字:“有勇有谋!”
这就让人好奇了,韩先楚到底是谁?他凭什么能让许世友都心服口服,甚至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,似乎比许世友还要重。要知道,他的地位,在任何风浪中都稳如泰山。
这股旋风不好惹
韩先楚是苦孩子出身,1913年生在湖北红安的一个穷苦人家,放过牛,当过篾匠,早就尝遍了人间疾苦。所以1927年,黄麻起义的火种一点燃,他十四岁就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。
他打仗是真的不要命。十七岁参加革命,仅仅三年就在红军里杀出了名堂。有一次在孝感执行任务,队伍被敌人伏击,情况万分危急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是韩先楚,冒着枪林弹雨冲出去,硬是把敌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,为战友们撕开了一个突围的口子。最后他自己竟然也毫发无损地回来了。
胆子大,还不只是体现在不怕死。他有自己的想法,而且敢坚持。西征途中,部队打到定边城下,当时彭老总的命令是绕开走,不要节外生枝。可韩先楚和几个指挥员一分析,觉得城里敌人龟缩不出,明显是心里发虚,这可是送上门的肥肉啊!机不可失,他当即决定:打!结果一战下来,缴获了步枪战马一大堆。彭老总知道后,非但没批评他,还专门发电报来表扬。
旋风不止头脑更硬
如果说早期的韩先楚靠的是一个“勇”字,那到了解放战争,他的“谋”就彻底藏不住了。他军事才能的淋漓尽致,让敌人闻风丧胆,送了他一个外号:“旋风将军”!
就说新开岭战役,当时敌人的兵力突然暴增,我军火力也处下风,不少同志都打了退堂鼓,主张取消进攻计划。又是韩先楚站了出来,坚决要打!在他看来,这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,只要咬牙啃下来,胜利就一定是我们的。事实证明,他的判断准得吓人。他率领的部队只用了半天,就把国民党一个精锐师给整个端掉了。
后来他担任三纵司令员,在东北战场上更是打出了一个奇特的现象:只要听说对面是韩先楚的部队,敌军就先虚三分。就连国民党名将杜聿明,在卸任时都无奈地承认:“共军部队里,就数韩先楚的部队最难对付!”
一战封神主席亲点
但要说韩先楚军事生涯最高光的时刻,那必须是解放海南岛。这件事在当时可是个烫手山芋,金门失利的教训还历历在目,全军上下对渡海作战都心有余悸。中央开了好几次会,都倾向于稳妥,计划把时间推到6月甚至年底。
可韩先楚急了,他看的可不是地图,是天象!他以一个战略家的敏锐,洞察到战机稍纵即逝。他多次向上级陈情,甚至直接给中央发电报,反复强调:必须赶在4月谷雨前的季风,利用北风才能让我们的木帆船顺利过海!要是等到夏天风向一变,那就彻底没戏了,而且美军随时可能干预。
看没人听他的,他急得立下军令状:“要是43军没准备好,我愿意带我们40军主力先渡海作战!”正是这份执拗和远见,最终推动了战役提前发起。4月16日,韩先楚亲自率领主力,乘坐简陋的木帆船,硬是冲破了薛岳吹嘘的“伯陵防线”,一举成功登陆。历史证明,他是对的。仅仅一个多月后,朝鲜战争爆发,美军第七舰队封锁海峡。如果海南岛没能拿下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一仗,直接奠定了他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。1955年授衔,按资历和职务,韩先楚最初被拟定为中将。名单报上去后,毛主席亲笔批示:“韩有功,中晋上”。这个“功”,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解放海南岛的奇功。主席一锤定音,众人心服口服。
万岁军与军大衣
抗美援朝战场上,韩先楚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,又是唯一一个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全程都在前线指挥的总部领导。他坐镇指挥38军,打出了穿插三所里、血战德川的辉煌战绩,让彭老总激动地在电报末尾高呼:“38军万岁!”从此,“万岁军”威名远扬。
成为开国上将后,他没有半点居功自傲。即便在后来的特殊岁月里,许多将领受到冲击,他却始终地位稳固,先后执掌福州和兰州两大军区,镇守东南和西北边陲。他心里装的,永远是国家和士兵。1981年,他去革命老区视察,看到一位老农在寒风中衣衫单薄,当即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他披上。当晚,他便命令兰州军区调拨五万件军大衣送往老区。当手下人犯难说这笔开支不好入账时,老将军脾气上来了,用拐杖使劲戳着地,大声吼道:“从我工资里扣!”
结语
1986年10月3日,这位从放牛娃成长为开国上将的传奇将领,在北京病逝,享年73岁。据身边人回忆,他在弥留之际,嘴里依然喃喃地念着两个字:“台湾!台湾!”……这位为新中国征战一生的“旋风将军”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心中最深的牵挂,依然是祖国的完全统一。这,或许就是那一代战将最真实的写照。
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